种制度只能引导士子追逐名利,读些无用的东西。他还抨击考官有眼无珠,不能正确判断试卷优劣,以致贤才被弃,庸才获选。事实上对科考制度表示不满的非独文昭一人。这从《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贾宝玉不爱谈“四书”,深厌八股文章,斥之为“铒名钓禄之阶”的态度中,就可以恍然如见了。
考试八股,在内容上非四子六经之粹言不可阑入,格式上有严格规定。这种制度可以禁锢士人的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难怪要被统治者保持发扬。
三 土地制度
《八旗通志》卷一九称:“国初,诸王、勋戚及八旗臣工,俸糈之外,既赐园地。复按所属壮丁,拨给晌亩。”终清之世,土地收入始终是皇室贵族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早在入关以前,满洲贵族已把设立农奴制庄园,作为重要的剥削手段。天命六年(1621)初,努尔哈赤命在明人所弃铁岭、范河一带设立八贝勒庄地。攻陷辽、沈地区以后,又在海州等地增授诸贝勒各三庄。[66]庄有专门的管庄人,庄丁是掳掠来的人口,“奴婢耕作,以输其主”。[67]皇太极时代,随着征服地域的扩大和掳掠人口的增加,农庄的数量不断膨胀。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没收大贝勒阿敏及其子洪科退财产时,留给阿敏本人庄6所,园2所,洪科退庄2所,园2所。[68]阿敏是因“十六大罪”而被黜幽禁的,留给他的庄园只能是原先财产的很少一部分。天聪九年,大贝勒代善子瓦克达被籍没时,有庄园23处。[69]皇太极的庄园为数最多,崇德初年隶属他的户部官庄(包括粮、棉、盐庄)多达78所,其中旧庄69所,新庄9所。按规定,旧粮庄每年应纳粮100仓石(仓石3石6斗合1斤石),新粮庄应纳粮50仓石,65个粮庄应征额粮6005仓石;棉庄每年应纳棉100斤,10个棉庄应征棉1万斤;盐庄每年应煮盐1.5万斤,3个盐庄应征盐4.5万斤。除此额征外,庄丁还必须负担各种杂项,仅一个旧官庄每年交纳的杂项就有:猪20头、鹅10只、鸡40只、鸡蛋200个、马蹄莲1斤、席子2块、菁麻20斤、粗绳2根、葫芦瓢10个、笤帚10把。[70]官庄的产品实际上满足了皇族基本的生活需要。但由于剥削严重,庄丁普遍没有积极性。对不能完成额赋的庄头按数鞭笞,庄丁因不堪其苦多有逃逸,致使多数官庄不能完成额粮。崇德二年(1637),在皇太极的65个粮庄庄头中,因未完额征而被笞杖的竟多达54人。清朝入关后,将农奴制庄园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移植到畿辅一带,并加以充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