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六帖》等书。
通常意义上,《九经》作为儒家经典,其刻印目的与隋唐以来科举的考经传统密切有关。因此,当代经学家马宗霍也说:“自唐以九经取士,历五代迄宋,其制不改。五代虽曰乱离,而镂板之术于时始行。”(《宋之经学》)(28)而《文选》、《初学记》这类书籍的刻印,既有一般的文化教育目的,也与科举选人有密切关系。
《初学记》最初原是唐玄宗为教育诸子所编,为皇子作文时检查事类所用。故命令臣下徐坚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体例略仿《艺文类聚》,主要保存南北朝很多诗文的零篇单句。据《大唐新语》(卷9)记载,玄宗对张说言道:“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及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
唐徐坚编纂的《初学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此书“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很流行,文章讲究词藻典故。可见,当时类似《初学记》这样的类书,主要是“便于习文者寻检学习前代诗文的秀章隽句,掌握不同类别之人事物象的大体叙写词藻及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诗赋素质及属文技巧”(29)。《初学记》作为帮助皇子诗文写作的类书,其最初定然是以抄本藏于宫中。而毋昭裔以私人身份将之版印,目的既然是“庶及天下习学之者”,故其刻印主要是满足社会人士学习诗文的普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