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9章完结

第一,西蜀有历史悠久的印刷文化传统和技术储备。~零`点`看_书! _醉.薪`蟑-节/埂\新-哙~

据历史和考古结果,865年,日本僧人宗叡书写的《新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中有西川印子《唐韵》和《玉篇》,称其“惟非法门,世者所要也”。四川成都晚唐墓出土有成都府樊赏家印的《中和二年具注历》,其刻印时间是中和二年(882)。这些证据都说明,早在官方重视雕版印刷之前,西蜀民间已有较为活跃的印刷活动存在,而唐代早期的印刷事实也大都出现在成都。

中晚唐时期西蜀的印刷史实在《引论》已有相应表格及陈述,至于五代蜀国的书籍印刷情况,前文已有介绍,此不赘述,仅以表格显示如下:

唐五代西蜀印刷事例简表

附注:

此表乃是本人根据张秀民、宿白、翁同文等人的相应资料,连同本人资料搜集制作的《唐五代印刷事例简表》中择选。

上述表格基本可反映唐至五代西蜀印刷的大致面貌。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发现西蜀印刷有特征如下:

(1)西蜀早期印刷涉及领域主要是民间诸如历史、字书、韵书等实用性文本。+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2)西蜀早期宗教印本不限于佛经,道教书籍亦有印本存在。(3)西蜀民间刻印活跃,导致其私人刻书也较早出现,其中有部分私人刻书是文学类书籍。

第二,西蜀有稳定可靠的政治环境和优质价廉的印刷纸张。

五代时期,当北方处在战乱的时刻,南方以南唐、吴越和西蜀为代表的国家却维持了较长久的安定局面。由于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印刷相关的资源随着移民的南迁而更多地转入到南方李唐、吴越、西蜀等国家,由此也导致了北方印刷产业的衰落,其中造纸业即为其中显明事例。

四川成都作为蜀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从晚唐开始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也直接导致了韦庄、薛能、牛峤等著名文人入蜀。故《新五代史·王建传》记载:“蜀恃险而富,当唐之末,士人多欲依(王)建以避乱。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唐五代,持续不断的移民入蜀,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艺和文化,其中以造纸业发展尤为显著。著名的薛涛笺,就是“长安良家子”(131)薛涛改良蜀中彩笺而成。薛涛大约是唐代宗大历时随父入蜀。据谢元鲁《唐五代移民入蜀考》所记,薛涛改良蜀笺,“不仅是规格的变化,还在于制纸原料的革新。,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蜀中造纸自汉迄唐,其原料以麻为主,薛涛独以芙蓉皮为原料制造彩色皮纸,成为蜀中皮纸发展的先河”(132)。

由此,战乱客观上造成了在北方造纸质量衰落之时,西蜀等南方诸国却由于新技术的注入,已经开始大量出产质量优良的纸张。苏轼《东坡志林》记载:“川纸取布头机余,经不受纬者,治之作纸,名布头笺,此纸名冠天下。”此种“布头笺”显然就是麻纸。这一时期,西蜀在大量出产质量优良的纸张的同时,也伴随纸张品种的增加。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4)的相关记载,西蜀当时多以麻为纸,主要出产有“麻面、玉屑、屑骨、金花、鱼子、蜀笺(薛涛笺)”等麻纸和皮纸品种。西蜀造纸业的发达,相应地辅助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印刷业发展。由于麻纸有柔韧、细密、不透水的特性,所以唐以来多用作官方书籍文书的抄写,同时也适于雕版印刷。对此情形,张秀民也评价说:“蜀纸品种繁多,有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纸、十色笺。唐代专以蜀郡麻纸抄写两京四部书,自然也被用来作印刷纸张。唐末益州印本盛行,就地取材,促进了成都印刷业,并给五代、北宋的蜀刻打下基础。”(133)

晚唐延至五代,蜀纸久盛不衰。原因是江浙间虽有竹纸出现,但最初的质量并不太好。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纸谱》记载:“今江浙间有以嫩竹为纸,如作密书,无人敢拆发之,盖随手便裂,不复粘也。”此书成书于北宋雍熙三年(986)九月。这说明,竹纸直至北宋初年,其紧密性、拉力等方面质量还很成问题,并不适用于雕版印刷。钱存训也据此认为:“广东气候温暖潮湿,竹的生长十分茂盛。以竹造纸大约从广东开始,而在宋代传播到江浙一带,那时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