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所著愈多,至被谪南迁,其文益工,然随作随散,不复留稿,故今所存者极少”,因此特地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唐庚诗文,附刻在前面所提及的京师无名氏刊行的唐庚岭南诸作的后面,一并流传,且为之撰序,时为“宣和四年六月”(见宣和四年五月一日郑总所作的《眉山唐先生文集叙》;郑康佐《后跋》及宣和四年八月十五日吕荣义所撰《眉山唐先生文集序》)。
周必大《龙云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云集》卷末)云:“先是,汴京及麻沙《刘公集》二十五卷。”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卷12)云:“据现有史料,作者文集,盖身前已尝刊行。徽宗崇宁二年(1103)四月下诏焚毁三苏及其门人文集印板,其间有秦观文集。时作者去世仅三年,盖刊集在遭党祸之前。”
宸翰楼书本卷末有“秘书监知应天府兼留守司周起印行”。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考: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咸平元年(998)进士,历仕诸军州。
《长编》(卷179)载:“至和二年五月,翰林学士欧阳修言京师近有雕布《宋贤文集》,其间或议论时政得失,恐传之四夷不便,乞焚毁,从之。”
从上述《北宋集部刊本表》及《北宋刊刻书目表》(集部印本)两表所列集部印本书籍的状况,我们看到,自从真宗年间《徐铉文集》得以雕版印行开始,北宋集部书籍文本的雕版事业开始进入发展兴盛阶段。《宋史》(卷7)载,大中祥符二年春正月,庚午,有诏曰:“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已镂板文集,令转运司择官看详,可者录奏。”由于官方对于北宋当代臣子文人集本雕印控制较严,禁忌较多,所以北宋集部刊本主要以民间私刻、坊刻为多。宋人刻印前人的诗文集,在中国典籍中心主义的传统氛围之下,这本属于正常现象,然而何以北宋官方对于本朝臣子文人作品集的出版热情要远逊于民间呢?我认为,除了官方对于版印禁令严格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民间私坊印书中有更多商业成分介入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