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67页。,萝+拉?暁¢税? .勉^沸¢跃_黩-
(101)[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18《春秋论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2)[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校证》(卷21),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60页。
(103)详见《宋大诏令集》卷198,参见《长编》卷18。
(104)(德)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90页。
(105)(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
(106)刘小枫:《接受美学译文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107页。
(107)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65页。
(108)按:[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也有类似记载,而此类记载以潘永因《宋稗类抄》所记为详。
(109)《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于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110)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10)云:“古无自刻文集者,惟五代和凝以其文镂板行世,人多讥之。?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
(111)李葆嘉:《中国语言文化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12)(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113)姜锡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54页。
(114)姜锡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58页。
(115)参见《长编》卷387。又见《苏轼文集》卷16《司马温公行状》,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5页。
(116)王岚:《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页。
(117)[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2,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4页。
(118)[宋]朱弁:《曲洧旧闻》,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04、205页。
(119)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第四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120)[宋]王谠:《唐语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4页。
(121)按:河北大学吴淑玲认为:“诗板是唐人喜好唐诗并助其传播的写照,诗筒是远距离的诗人实现诗歌交流的重要传播凭借物,诗屏是当时制造唐诗传播轰动效应的重要方式,诗碑是唐人渴望传名永远的传播心理的写照。这些传播的凭借物,都为唐诗的当时传播做出过重要贡献。”详见吴淑玲:《诗板、诗筒、诗屏和诗碑》,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7期。
(122)顾学颉:《白居易所书诗书志石刻考释》,《文物》1979年第8期,第57—64页。
(123)GDCM《妙法莲华经》卷尾题识,见《敦煌宝藏》,第1册,新984号。写经工价见1950年11月15日台静农《谈写经生》,载于《大陆杂志》第1卷第9期。
(124)王仲荦:《金泥玉屑丛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0页。
(125)[唐]元稹:《元稹集》卷51,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55页。
(126)[唐]白居易:《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53页。
(127)同上,第1452页。
(128)按:魏泰,字道辅,晚号临汉隐居,襄阳人。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著有《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
(129)[宋]王禹偁:《小畜集》卷22《为宰臣谢新雕三史表》;又见《全宋文》卷141。
(130)《圆宗文类》卷22,续藏经第2编第8套第5册。转引自《全宋文》卷57。
(131)[宋]庄绰:《鸡肋编》卷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56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