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苏轼文集》卷22《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叙》,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43页。
(133)《宋版书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134)《栾城集》卷42有苏辙《论北朝所见于朝廷不便事》一文。
(135)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136)按:这是契丹统和十五年(997)刻的字书。[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40)载:“幽州僧行均,集佛书中字为切韵训诂,凡十六万字,分四卷,号《龙龛手镜》。燕僧智光为之序,甚有词辩,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入传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镂板。其序末旧云:‘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后世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137)冈特·格里姆:《接受学研究概论》,引自刘小枫选编:《接受美学译文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94页。
(138)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139)同上,第4页。
(140)(德)汉斯·罗伯特·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参见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文版),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
(141)马茂军:《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64页。
(142)诸葛忆兵:《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150页。
(143)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苏州大学2002年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第54—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