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4章完结

我们知道,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在北宋文坛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快,说他“承前”,是因为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说他“启后”,是因为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为后来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据统计,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这其中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辟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其《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声色可闻。.幻?想~姬` ¨已+发·布_罪.薪`蟑¢结,这篇赋将唐代以来的“律体”变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北宋的古文创作和理念发展到苏轼,达到了极盛。苏轼对于古文的理念相比欧阳修表现得更加超脱。关于苏轼的古文理念,祝尚书也总结了三点,我认为只有两点值得列出:一是摒弃“文”、“道”论。(55)二是主张文理自然。苏轼的古文观念有其父将文章“风行水上”视作“至文”观念(《嘉祐集》卷14《仲兄字文甫说》)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也只有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创作的古文才是最自由的古文。因此,受苏轼影响的北宋古文家,如苏门四学士、六君子之类,他们的“古文创作,都受苏轼的影响,但又各具特色”(56),但是这并不妨碍苏轼对他们的赏识。

实际上,苏轼这种“不专主一格”、“不尚同”的宽容开放态度,正是苏轼古文创作理念的精髓所在。也正是在苏轼这样自由的古文理念的影响下,“长期未解决好的理论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文坛弊风基本扫除,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章风格基本形成”。.秒^彰!結+晓?税.旺, _勉\沸_越_毒/除了涌现出北宋古文六大家之外,“还涌现出了大批卓有成就的古文家,使散文创作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57)。

总的来说,我认为唐代韩愈、柳宗元等要进行文章革新的原因,是他们希望所写出的文章可以正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而当时的所谓“时文”,由于在对偶、用韵、用典等方面有诸多限制,恰恰是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然而,这场有意义的改革不久就被中断了,随着“11世纪早期,几位年轻的天才发现了韩愈及其同时代人柳宗元(773—819)所开辟的蹊径”,终于实现了“古文”在北宋的“回归”。只是这场“回归”已经不同于百年以前的那次革新,北宋人在广泛阅读前人作品的基础上,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本朝的古文理念和作品。

欧阳修以后,人们对文章的看法更为公允豁达。此后,社会普遍接受的文学观念是,文章的骈俪和古散与文章的好坏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关键是文章是否切合实际功用,是否给人以美感和愉悦。正所谓:“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艳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正人君子,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58)由是,北宋在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努力下,以其优秀的创作实践所确定下来的基本古文理念是:(1)适应北宋儒学复兴的需要,以“儒道”(教化)为根本。(2)提出古文创作要从经、史、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