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9章完结

愈儒服者,不敢用他术干进;又惟古执贽之礼,窃整顿旧所著文一十五章以为贽,而喻所以然之意于此曰:“丰山上有钟焉,人所不可至,霜既降,则铿然鸣。-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盖气之感,非自鸣也。”愈年二十有三,读书学文十五年,言行不敢戾于古人,愚固泯泯不能自计。周流四方,无所适归。伏惟阁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和发英,作唐德元;简弃诡说,保任皇极:是宜小子刻心悚慕,又焉得不感而鸣哉!徒以献策阙下,方勤行役,且有负薪之疾,不得稽首轩阶;遂拜书家仆,待命于郑之逆旅。伏以小子之文,可见于十五章之内;小子之志,可见于此书。与之进,敢不勉;与之退,敢不从:进退之际,实惟阁下裁之。(101)

在这封书信中,韩愈明显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儒术文采得到贾耽重视的愿望,也附寄去了文章十五章。然而韩愈以文章欲求引荐的企图失败了。

韩愈回到宣城家中住了一年,未参加进士试。贞元七年,知贡举的是兵部侍郎陆贽。由于担心三考不中,韩愈想到了走访拜谒当时文名正盛,时任右补阙兼皇太子侍读的梁肃。\小`说^宅_ !吾~错′内.容?梁肃与韩愈之兄韩会有多年文字之交,且韩愈虽数次困于科场,然也是“屡贡于王,名乃有闻”(102)。这次拜谒,韩愈得到了梁肃的欣赏和关注。韩愈的这个举动不仅对于科举中第是必要的,而且也有利于其文章的传播。陆贽是梁肃的好友,且当年陆贽邀请梁肃和崔元翰担任其贡举助手。《旧唐书》卷139《陆贽传》载,贞元七年,陆贽“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时崔元翰、梁肃文艺冠时,贽输心于肃,肃与元翰推荐艺实之士”。是年,韩愈终于以第13名登科。以后,韩愈回忆当年往事时说:“往者陆相公司贡士,考文章甚详,愈时亦幸在得中,而未知陆之得人也。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原其所以,亦由梁补阙肃王郎中础佐之。梁举八人无有失之当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103)

按照韩愈的记载,当时走访拜谒了梁肃,并得以引见的考生不止他一人。《唐摭言》记载,韩愈、李观、李绛、崔群在梁肃处游学,梁肃十分推奖他们的文章。-我*的¢书*城¢ -首`发·唐代考生见当世名人或主司时,是有一定规矩的。规矩之一就是“行卷”。按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8)记载说:

唐之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程千帆所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中,对唐代“行卷”作了解释。书中说道:“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字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104)很显然,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等人当年极有可能都曾向梁肃等人“行卷”。梁肃是中唐倡导古文的先驱之一,《旧唐书》载曰:

大历贞元间,文士多尚古学,而独孤及及梁肃最称渊奥,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延誉,由是知名。

在这一“行卷”过程中,韩愈诗歌文章在京城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值得关注的是,梁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从梁肃那里得到的应当是对创作古文的肯定。而郑余庆延誉韩愈,也使韩愈在京城增广了名声。

李肇《国史补》曾说,唐代“进士得第谓之前进士”。意思是指唐代士子中进士后,并不能马上授官,还须要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选中了才能授职。因此,韩愈中举后,为谋取官职,曾多次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然均无结果。又因唐代有“常举外有进献文章并上著述之事,或付本司、或付中书考试,亦同制举”的规定,韩愈由此看到了做官的前途。于是,在贞元十一年正月廿七日,韩愈写信给宰相赵憬、贾耽、卢迈,并将自己的文章抄了若干篇,附信寄去以求仕进。信投寄之后,韩愈感到十分焦急,便决定亲自去谒见宰相,但走到光范门时,守

不想错过《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