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5章完结

又如《宋史·周渭传》云周渭“太平兴国二年为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就加监察御史。*萝*拉_暁?说- /追^蕞~新~蟑\洁/在岭南凡六年。徙知扬州,进殿中侍御史,改两浙东、西路转运使。入为盐铁判官,迁侍御史”。[51]而《宋太宗实录》卷三一载太平兴国九年八月“甲辰,以监察御史周渭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52]两书所载周渭任职两浙时,一为殿中侍御史,一为监察御史,而殿中侍御史官阶高于监察御史,且无史料记载此时周渭曾经贬官,两者必有一误。是否因是“第一手史料”而取《宋太宗实录》、舍《宋史》?就本例而言,实有不然。

因有关周渭任两浙东、西路或两浙西南路转运使的记载,于现见史料中仅发现《宋史·周渭传》《宋太宗实录》各一条,又因《宋太宗实录》中有关周渭的史料也仅一见,故无以从其上下文来判定所记官爵是否有误。而《宋史·周渭传》所载周渭的仕宦经历却颇为完整。北宋前期官制中“官”“差遣”相分离,因上文所言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皆属“官”系统,故以下即将《宋史·周渭传》中与此问题相关的前后“官”“差遣”摘录列出:

宋太祖朝,周渭“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幻\想-姬¨ ¢最/薪`章+截¢庚~辛-快^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此后历知永济县、通判兴州、知棣州,太平兴国二年为广南诸州转运副使,“迁殿中丞。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举,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就加监察御史。在岭南凡六年,徙知扬州。进殿中侍御史,改两浙东、西路转运使。入为盐铁判官,迁侍御史,历判户部、度支二勾院。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授宋州,加职方员外郎”。

上述引文中,右赞善大夫、殿中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职方员外郎皆属“官”。据《宋史·职官志九》“文臣京官至三师叙迁之制”载:右赞善大夫已是京官,“转殿中丞”;殿中丞,“有出身转太常博士,无出身转国子监博士”。,比¨奇,中`闻-枉? !毋?错?内+容`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转“侍御史”。而侍御史,“转司封员外郎”,注云:“常调转员外郎者,转右曹……:水部、司门、库部、虞部、比部、驾部、屯田、都官、职方。任发运、转运使副,三司、开封府判官,侍读,侍讲,天章阁侍讲,崇政殿说书,开封府推官、府界提点,三司子司主判官,大理少卿,提点刑狱,提点铸钱监,诸王府翊善、侍讲、记室,中书提点五房公事堂后官,转左曹……:膳部、仓部、考功、主客、金部、司勋、祠部、度支、司封。”[53]按:殿中丞、监察御史之间有“太常博士、国子博士”和“左、右正言”两级,周渭自殿中丞擢加官至监察御史,特为“赏功”。而侍御史周渭因“差遣”为知宋州,不符合转官左曹司封员外郎的条件,故只能转职方员外郎。显然《宋史·周渭传》所载的周渭迁转“官”之过程完全与宋朝转官制度相符合,实可信从。

因此,虽然相对《宋史》而言,《实录》确属第一手史料,但在实际引用时,对其取舍信从与否当取审慎的态度,而不宜不加具体辨析,一概取《实录》而弃《宋史》。

3.《八朝名臣言行录》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三朝名臣言行录》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八朝名臣言行录》共收录北宋名臣九十七人(其中《五朝名臣言行录》五十五人,《三朝名臣言行录》四十二人),各人之“录”由两部分构成,一为小传,二为言行事迹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