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8章完结

是认《三贤论》之刘,即诗人刘眘虚。+咸*鱼?看.书/ -唔?错′内`容,其所据或即《唐摭言》之注。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二“刘眘虚”条:

殷璠《河岳英灵集》录刘眘虚诗,谓“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婉然,无出其右,惜其不永天年,陨碎国宝。”眘虚未详何许人,意其为南士也。

李华《三贤论》谓刘眘虚“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著。《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在京尝疾,太尉房公临扶风闻之,曰‘挺卿即日若不起,无复有神道。’殷直卿有识尚,恨言理少对,常想见其面。后避地逝于安庆。”(当作康,安康郡即金州也。)此眘虚即刘知幾之子迅,《唐书》附《刘知幾传》,不言其能诗。

或仞为一人,似不然。孟浩然有《九日于龙沙寄刘大眘虚》诗,而新旧《书》叙知幾六子,迅次在五,是行第不同也。王昌龄有《送刘眘虚归取宏词解》诗,而《唐史》不言登宏词科,是出身不同也。一工于诗,一善著书,是趣向不同也。两刘生遂同时,并有才不遇,而一名一号,似同实异,恐难混而一之。[16]

疑即针对上引王士祯之说而发。¢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然亦未怀疑《唐摭言》注文有误,而只是致力于论证学者刘迅与诗人刘眘虚乃是号与名偶同的两人。虽然正确指出了《唐摭言》注作“眘虚”的《三贤论》中的刘姓贤人即两《唐书》中刘子玄之子刘迅,但是除了《唐摭言》此注以外,实再无何种文献曾言及刘迅别名或号眘虚也。《三贤论》中的“挺卿”原是刘迅的字,由于误信了《唐摭言》的注文,后人才将它误加到刘眘虚名下,才出现刘眘虚字挺卿的说法。

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又刘大眘虚”条,既引孟浩然、王昌龄两人诗题断定刘大即眘虚,又引高适《别刘大校书》,“疑亦眘虚也”,都无可厚非,是正确的。但接着说的“字挺卿,李华《三贤论》之一人”就值得怀疑了。更使人诧异的,是“又刘三贶”条说的“《三贤论》称贶曰功曹,卒于安康”。[17]今按,《三贤论》中“予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刘避地逝于安康”之刘,皆是指三贤之一的刘迅说的。而岑仲勉既把他断定为刘眘虚,寻又把他断为刘贶,则不仅与两《唐书》不符,而且也自相矛盾。.k?a\n′s¨h+u\w_u~.?o′r*g\

孙钦善《高适集校注》在《宋中过陈二》一诗的注中,谓陈二即陈兼,并云:“据独孤及《送陈赞府兼应辟赴京序》(《毘陵集》卷十六)、《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记》(《毘陵集》卷七)、梁肃《独孤公行状》(见四部丛刊本《毘陵集》附录)、李华《三贤论》及《新唐书·陈京传》,陈兼,字不器,颍川人。初授封丘丞,后隐耕于楚县,游于梁宋。与独孤及、贾至、高适、刘眘虚交往甚密。”[18]谓陈兼与刘眘虚交往甚密,细核其所列诸书证,其所据当仅是《三贤论》。盖《论》中在言及“是皆重刘者也”的8人中,“行古人之道”的“颍川陈兼不器”即是其中之一。可见直至1984年,仍然有人误信《唐摭言》之注,认为《三贤论》中的刘姓贤人即刘眘虚。

刘迅之父刘知幾是史学名著《史通》的作者。今人傅振伦为之撰有《刘知幾年谱》。(注,此人名知幾,字子玄,为避玄宗嫌讳,以字行。)《年谱》第三篇《刘知幾之家世》在言及知幾之后时,即已断定《三贤论》中的刘功曹,与《新唐书·刘子玄传》所附之其子刘迅、《国史补》卷上“刘迅著《六说》”条之刘迅为同一人,并将三者合并一处做了综合叙述[19]。据重版《序》,《年谱》193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36年“修订再版”,1956年“曾就旧本稍加修改”印行,今引文所据之中华书局1963年版又曾“再次修订”。《年谱》中有关刘迅部分,不知原即如此,还是某次“修订”时所做的修订。如果原即如此,则早在1934年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