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5章完结

二是藩镇名(以及节度使)的断句。?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由于藩镇时代的藩镇名,早期多以地名(道名、州郡名)命名,比如范阳、河东等等,故而当藩镇日渐散布于内地之时,也多以地名,特别是所辖地域最主要的两个州(其中前一个一般为节度使治所州)的名字之连称,作为对这一藩镇的一种通俗性称呼,比如泽潞、魏博、淄青、陕虢等等;或者以节度使治州(府)作为对这一藩镇的称呼,比如镇州、河中等等。同样,节度使名,也是如此。比如早期的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后来的泽潞节度使、魏博节度使、同州防御使、河中节度使等等。这样的书写,大多数是在纪传体史书如《旧唐书》《新唐书》的列传,或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等行文之中出现。在官方文书的行文中,对藩镇名和节度使名的称呼则有差异。以出镇制文为例,《唐大诏令集》有上元二年(761)六月《李鼎陇右节度使制》,其中记李鼎原有职衔为“开府仪同三司行凤翔尹兼御史大夫充本府及秦陇兴凤成等州节度观察使保定郡开国公”[15]。这条职衔中,“行凤翔尹”“充本府及秦陇兴凤成等州节度观察使”是李鼎真正就任的实职。\求-书¨帮+ `唔+错/内/容_可以看到,李鼎当时首先是凤翔府的府尹,其次是凤翔府及秦、陇、兴、凤、成等州的节度使、观察使。再来看作者在书中对李鼎职衔的记载,她从凤翔镇辖境扩大的角度写到上元元年(760)首任凤翔节度使“崔光远的职名又称‘秦陇节度使’”,以及当年底第二任“李鼎的职名又称‘兴凤陇等州节度使’”(第138页)。作者所引之“秦陇节度使”“兴凤陇等州节度使”出自《旧唐书·肃宗纪》,原文据中华书局点校本,分别为“以太子少保崔光远为凤翔尹、秦陇节度使”[16],“以右羽林军大将军李鼎为凤翔尹、兴凤陇等州节度使”[17]。可见,作者基本遵从了点校本的断句,将“秦陇节度使”和“兴凤陇等州节度使”分别与“凤翔尹”区分开来,并根据点校本所用的顿号,视之为并列关系。然而,从前引《李鼎陇右节度使制》可知,李鼎除所任之“凤翔尹”外,实为“本府及秦陇兴凤成等州节度观察使”。.3\巴^墈~书*罔¢ ?首`发.亦即,凤翔府本身也在节度、观察之列,而非将凤翔尹与所谓“秦陇节度使”和“兴凤陇等州节度使”并列。当然,作者原文所要讨论的内容并不在此,也并不一定有将“秦陇节度使”和“兴凤陇等州节度使”视为单独的节度使名称的看法。但是,根据中华书局点校本而来的这种断句,显然影响到了作者对史料的使用,而作者将所谓“秦陇节度使”和“兴凤陇等州节度使”单独列出来,也会影响读者的判断。事实上,《旧唐书·肃宗纪》的这两条记载,应该再加上“本府”二字。这一点,《旧唐书·肃宗纪》上元元年八月己卯条的记载就比较准确,其载“以将作监王昂为河中尹、本府晋绛等州节度使”[18]。河中尹所治仅河中府,故另加“本府晋绛等州节度使”,即河中府、晋州、绛州等州的节度使。

上段详论凤翔节度使名,主要是想说明两点。第一点是作者对点校本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会误导读者的观感,导致对藩镇名和节度使名的误解。比如作者在讨论建中三年(782)七月李希烈兼任平卢节度使讨伐李纳(?~792)时,引用点校本《资治通鉴》曰:“以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讨李纳。”(第83页)其之所以在“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这五组词之间加顿号,是依从了点校本《资治通鉴》原文对“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rdquo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