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百二十名新科举人为了三页纸的PPT而集体陷入抓狂状态的第二天清晨,一份崭新的、足以引发又一场精神地震的“天书”,被张贴在了食堂门口最显眼的那面墙上。?鸿_特?晓*税-蛧, `埂^歆/嶵`全¢
那是一张巨大的白榜,上面用最清晰的宋体字,密密麻麻地罗列着未来三个月的总课程表。
习惯了早起读书的学子们,端着简单的朝食,路过此地,本能地驻足围观。起初,他们只是好奇,想看看除了那折磨人的PPT之外,林恩师还会教些什么“经世致用”的大学问。
然而,当他们的目光从上至下扫过那张课表时,所有人的表情,都从“好奇”,变成了“呆滞”,最后,定格为一种混杂着荒谬与绝望的“茫然”。
“《大梁皇家培训中心·第一期学员·总课程表》”
巨大的标题之下,是他们从未见过、也无法理解的课程名称:
“必修课:”
“《基础会计学》……(5学分)”
“《统计学入门与数据分析》……(5学分)”
“《项目管理与流程再造》……(4学分)”
“《大梁律例精要及案例分析》(陈凡助教主讲)……(4学分)”
“《公共关系与舆论引导》……(3学分)”
“《基础几何与工程制图》(孙默助教协助)……(3学分)”
“《大梁地理与矿产总览》……(2学分)”
“《公文写作与报告规范》……(2学分)”
“………”
“选修课:”
“《书法鉴赏》……(0.5学分)”
“《诗词格律与创作》……(0.5学分)”
“《历代改革得失考》(张承言副教习主讲)……(1学分)”
“《茶道与香道》……(0学分,兴趣小组)”
“《投壶与射艺》……(0学分,兴趣小组)”
人群中,一片死寂。,墈^书^君~ +毋.错?内?容/
只有食堂打饭的勺子,不小心掉在铁桶里发出的“哐当”声,显得格外刺耳。
学子们手里的馒头,都忘了往嘴里送。他们就那么傻傻地站着,反复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那张课表,仿佛在试图辨认一本来自异域的经文。
“会……会计学?那不是商贾之术吗?”一个声音颤抖着,充满了难以置信。
“统计……数据……舆论……这些词,我……我竟一个也看不懂!”
“老天!你们看那选修课!我等寒窗十年,苦练不辍的书法和诗词,竟然……竟然只值半个‘学分’?!”
这个发现,像一记无情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他们从小被灌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念,被这张课表,用一种最冰冷、最量化的方式,击得粉碎。
在林恩师构建的这个新世界里,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屠龙之技”,其价值,竟然还不如如何记账、如何算数!
更让他们崩溃的,是那个反复出现的、名为“学分”的古怪词汇。*3-y\e-w·u~./c_o-m¨
“学分……是个什么玩意儿?”周正皱着眉头,向身边的人低声问道。他虽然也大受震撼,但关注点却更为务实。
没人能回答他。
就在这时,我,林知节,端着一碗清粥,慢悠悠地从食堂里走了出来。
看到堵在门口的人群,我像是才想起什么似的,拍了拍脑袋。
“哦,忘了跟你们解释。”我走到人群前,指着那张课表,用一种再平常不过的语气说道:“看到课程后面的‘学分’了吗?那代表了这门课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你们必须在三个月内,修满至少30个必修学分,和5个选修学分,才能拿到结业凭证。”
“没修满的,对不起,打回原籍,明年再来。”
“轰——!”
如果说课程名称只是价值观的冲击,那么“学分制”的引入,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关乎他们前途命运的“革命”。
这套规则,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学习”二字的理解。它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博览群书”,而变成了一场有明确目标、有严格要求的“积分游戏”。
他们的命运,不再由主考官的一纸评语决定,而是由这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来裁决。
“林……林恩师……”一个面色苍白的学子,鼓起勇气问道,“那……那诗词书法,为何……为何学分如此之低?”
我看了他一眼,喝了口粥,慢条斯理地回答:“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