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7章 秘密潜伏

他做过详细调查。

"内子与陈夫人只是普通社交往来,谈不上私交。"他谨慎地回答。

卫立煌不置可否,转而谈起军事部署。这次谈话让林慕之意识到,新任总司令不仅军事能力强,政治嗅觉也异常敏锐,必须更加小心。

回到家中,林慕之将卫立煌的谈话内容详细告知沈静婉。

"他在试探你。"沈静婉一针见血,"卫立煌不信任任何人,尤其是陈诚派系的。"

林慕之点点头:"所以我们得改变策略。表面上全力支持他的工作,甚至要比廖耀湘、郑洞国更积极。"

"那实际呢?"

"利用后勤主管的身份,做三件事。"林慕之压低声音,"第一,将沈阳周边仓库的武器弹药分布图搞到手;第二,安排可靠的人掌管关键仓库;第三,制造'运输事故',让部分物资'遗失'。"

沈静婉眼睛一亮:"我可以联系'老钟',让他安排人应聘仓库管理员职位。"

"不行,太危险。"林慕之摇头,"叶翔之刚上任,肯定会对所有新进人员进行严格审查。我们得用现有人员。"

他拿出一份名单:"这些是经过考察的相对可靠的军官和士兵,大多出身贫苦,对国民党不满。我们可以从中发展关系。"

接下来的日子,林慕之表面上全力投入剿总工作,每天工作到深夜,连卫立煌都公开表扬他"勤勉尽责"。暗地里,他则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首先是沈阳防区的调整。林慕之以"加强城防"为名,将几个对共产党有好感的保安团调到外围据点,这些据点恰好位于共产党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区域。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名义上是"剿匪",实则是为游击队提供方便。

其次是后勤系统的渗透。通过人事调动,林慕之将几个关键仓库的管理权交到了有同情共产党倾向的军官手中。这些军官不知道林慕之的真实身份,只是出于对百姓的同情,愿意对"某些物资流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重要的则是那份东北剿总防御体系图。作为副总司令,林慕之有权查阅最机密的军事部署。他花了三个晚上,将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全部兵力部署、防御工事、后勤补给点等详细信息绘制在一张丝绸上,然后缝进一件棉衣内衬,准备通过秘密渠道送出。

"太危险了。"沈静婉看着丈夫将棉衣打包,"这份情报如果落到国民党手里,足以让你死十次。"

"值得冒险。"林慕之轻声说,"这份图纸能救十万解放军战士的命。"

包裹最终由沈静婉以"捐赠冬衣"的名义,通过基督教青年会送往"贫困地区"。这个渠道他们从未使用过,即使被查也难以追踪。

三月中旬,林慕之精心策划的"运输事故"终于发生。一列装载五千支步枪和大量弹药的火车在沈阳郊外"遭遇游击队伏击",护卫部队"奋勇抵抗"后撤退,所有物资被"洗劫一空"。实际上,这批武器被秘密转运到了辽东半岛的共产党根据地。

"林副总司令,这事太蹊跷了!"负责调查的参谋向林慕之汇报,"游击队怎么会对我们的运输计划如此了解?"

林慕之面色阴沉:"你的意思是,有内鬼?"

"属下不敢妄言。但这次伏击太过精准,时间地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查!一查到底!"林慕之拍案而起,"所有接触过运输计划的人员,全部隔离审查!"

这场戏他演得滴水不漏。表面上雷厉风行地调查"泄密事件",实则是为了洗清自己嫌疑。最终,一个低级参谋成了替罪羊,被指控"通共"而枪决。这件事反而增强了卫立煌对林慕之的信任。

西月初,沈阳迎来短暂的和暖天气。沈静婉以"春季慈善义卖"为名,在官邸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社交活动。东北剿总高层和各国领事馆人员齐聚一堂,连一向深居简出的卫立煌夫人都出席了。

"林夫人真是贤内助啊。"卫立煌夫人拉着沈静婉的手夸赞,"这义卖会办得有声有色,连我们家老卫都夸赞林司令有福气。"

沈静婉谦虚地笑笑:"夫人过奖了。我只是尽点绵薄之力,帮帮那些战争难民。"

她优雅地周旋于宾客之间,耳中却捕捉着每一句可能有用的闲谈。美国领事无意中提及"国会正在讨论对华军援问题";法国武官抱怨"国民党军官克扣军饷太厉害";最珍贵的情报来自卫立煌的副官,他醉酒后透露"总司令对死守东北有保留意见"。

宴会结束后,沈静婉将这些情报一一告知林慕之。

"卫立煌不想守东北?"林慕之敏锐地抓住重点,"这倒是个新情况

不想错过《从德械师一名团长开始》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