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5章 不能耽误赚钱

买散米的人不计其数。这个二斤白米,那个半斤谷子。日常记台账苦不堪言。

这天一早来到店里,发现柜台上有一根小木棒。便转头问店里的伙计:

“二宝,柜台上这什么玩意?”

二宝正扛着麻包,往散粮柜里填米,头也不抬的答道:

“文具店刘掌柜送的,说是给您记账用…”

孙九如一听就乐了:

“呦,白给的?”

虽然明知这是钩子,不过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孙九如一屁股坐下,拿起乌金笔就在草纸上比划起来。

“嘁,什么破玩意!”

随意写了几个字,感觉很不顺手。正想丟到一边,二宝卸完粮食走过来:

“掌柜的,不是这么用的。您把它当筷子拿!”

“哦,这样?”

孙九如闻言换个手势,再一写果然不同:

“咦,这玩意好用啊!”

功能和碳棒一样,却比碳棒坚固流畅,关键是耐用又干净。孙九如一下就爱上了!

从这天起,不论是记台账还是算账,孙九如全用这支乌金笔。很快就养成习惯,再也不愿意用毛笔了。

转眼几天过去,一捺长的笔杆,被削的只剩不到二寸。眼看握都握不住,只好到南关文具店找余掌柜。

“孙掌柜,乌金笔六文一支”

“您若一次性买十支以上,每支五文!”

孙九如一琢磨,这价钱虽然不贵,但长年累月算下来也不便宜。

可又转念一想,用毛笔也得买墨啊,倒也差不了多少。

“余掌柜,先给我来十支!”

短短几天时间,乌金笔就在广宁铺开了。很多商人都和孙九如一样,一买就是十支二十支,甚至首接买一年的量。

用户是最好的广告。本地人很快就发现,全广宁的商铺柜台,用的都是一种新型硬笔。

这股风潮很快引起读书人的注意,知道市面上出了一种“乌金笔”。

文人墨客,衣服饮食可以随便,笔墨纸砚就必须重视。市面上出现一种新笔,如果没用过难免被同窗耻笑。

于是许多儒生都买了一支,结果竟然出乎意料的好用。

几乎是一夜之间,乌金笔的的大名,传遍了广宁学界。成了毛笔之外,学子们的标配!

不想错过《明末种田人》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